8月21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京聽取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設立20周年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的彙報,並同歷年“傑青”基金獲得者代表座談交流。(8月22日 中國政府網)
      傑青基金作為我國國家層面第一個面向45歲以下優秀青年科學工作者的專項基金,它代表著國家對於科技創新和人才梯度建設的雙向投資。而李克強總理在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設立20周年之際,聽取其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的彙報,也凸顯了領導者對於青年科學家這一最具活力的創新者之重視程度。
      在座談中,李克強總理對基金在發現人才、激勵創新方面發揮的獨特作用予以充分肯定。在中國科技人才隊伍的打造中,是需要“傑青”基金重要對千里馬獨具慧眼的伯樂,並亟需為青年科學家打造其溫暖包圍的軟硬件措施。
      在人才拔擢上,我們有別人艷羡不已的資本,中國人以敏而好學的精神獨步於世界的最高學府和科技殿堂。當然也有有待改進的短板,譬如我國企業在科研投入上與國外有一定差距。打破窠臼,就需要在體制機制方面為人才創造好的環境,從而讓科技人才,尤其是青年科學家能有一番如魚得水的暢快感。
      在聽完諸多代表發言後,李克強總理說“人才特別是優秀青年人才是國家科技實力、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”。中國此刻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人才紅利的最大釋放,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,科技改革占據著重中之重的地位。而如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,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發揮出人才的最大優勢,這樣的考題是需要多方解讀的。
      在國家未來需要自己發光發熱之時,青年科學家們自然責無旁貸。在宏觀背景下,13億中國人各司其職,在各個崗位上付出辛勤汗水。這其中的科技工作者是“尖刀排”的作用,而青年科學家更是“近衛軍”的角色。他們朝氣蓬勃,他們科技創造力正處在黃金階段。多種力量疊加,無疑會產生質變的效益。中國經濟在科技力的帶動下,也正躍躍欲試於新臺階的邁步。
      當然,初出茅廬的青年科學家也面臨著諸多成長的煩惱。影響力不夠,知識積累不足,都會在相應的資源配比上出現缺口。而打破業界馬太效應,讓年輕的“鯰魚”們暢游科技水池,就需要“傑青”基金這樣的擔當者。而在此次座談會上,李克強總理也指出“要完善創新的激勵機制,加大科技投入,加強對傑青基金的支持”。真金白銀的支持,雪中送炭的關愛,也讓科學家在青年階段少些裹足不前,多些躊躇滿志。而一些具有創造性的展探索性研究和原始創新,也有了更多的孵化機會。
      通看中國的經濟發展史,早期的輝煌大多建立在“中國製造”上,這種依賴於低端勞動力成本和環境消耗的成長模式,註定是不能長遠。而如今國家進行多方面轉型。經濟依賴於科技創新,也成了轉型模式中的關鍵。以後,“中國智造”將進行接力,科技與生產力結合也將進行無縫對接。此背景的語境,無疑是青年科學家趕上了最好的時代。當時代的弄潮兒,讓夢想照進自己的現實,就趁現在。(呂涯)  (原標題:青年科學家應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c30jcdzj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